余卓文
教授
研究领域:心脏医学
邮箱:cmyu@cuhk.edu.hk
- 个人简介
- 代表性项目
- 代表性成果
- 团队成员
-
余卓文教授,中心心血管方向负责人,于1990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随后获得众多荣誉并担任相关部门重要职位,包括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1993)、澳洲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 (1997)、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 (1997)、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内科) (1998)、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 1999)、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 (2002)、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 (2006)、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讲座教授及心脏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外务)、香港医院管理局荣誉顾问医生、香港中文大学心脑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临床医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科客座教授。余教授同时担任了多家国际知名杂志的编委,共于Medline收录的国际性杂志上发表超过300篇文章、摘要、评述,主编了3本专业论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出版商: Blackwell Futura;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2nd Edition), 出版商: Blackwell Futura和Myocardial Imaging – Tissue Doppler and Speckle Tracking, 出版商: Blackwell Futura),并编写20多个教科书章节。余卓文教授科技成就斐然,主要包括:1. 首创用组织多普勒(TDI)研究心脏不同步,创立广为学术界引用的Ts-SD(即“余指数"),推动了心脏不同步的研究。2. 创造性地将CRT治疗引入心动过缓患者。3. 首次于人体植入性装置基础上应用胸腔内阻抗持续监测CHF,发展了预测CHF的计算方法,并被人体第一台植入性监测CHF的心脏除颤器采用,拓展了胸腔内阻抗的应用范围。4. 引领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研究及应用。5. 领导心脏收缩调节器治疗,为世界三大中心之一,率先阐明了此疗法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6. 首先明确红斑狼疮早期硬化特征,为早期筛查红斑狼疮、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血管评价应用领域中处于国际前沿。7. 首先在心肌纤维原细胞培养中证实黄岑黄素、汉黄芩素在抑制心脏胶原异常合成的抗纤维化作用。8. 率先发现了ACEI、ARB通过抑制水通道2发挥治疗作用。余教授主要专业领域为心血管超声中的数据采集统一标准图像分析及处理平台研发。
-
更新中……
-
更新中……
-
更新中……